食色性也,确不然色是最感官,色,也最直观的。大多数的物对于我们来说色是最直接,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所以先从茶叶的颜值说开来。
我们时常忍不住赞美和欣赏茶汤的色彩。设想在漆黑的茶室背景里只有一道明亮而又柔和的灯光,恰好落在了一桌古雅的茶席上,开水滚沸随着飘散的水汽,美人娇姿、巧手飞舞,一道红汤倾出,然后就是素瓷小杯,还有樱桃小嘴......这么一抹艳丽而优雅的色彩是不是很动人呢?哈哈~~我只想作那素瓷小杯,好与那樱桃小嘴来个温情相触。
本文详细解读茶叶色素,帮助大家品味茶的色彩,限于篇幅,本文分上、下两篇,此为上篇。
一、茶叶的颜色,都有哪些?
说茶的颜色之前,有个基本的概念大家要先清楚:中国的六大茶类,绿、黄、白、青、红、黑,以颜色来命名,是不是绿茶就是绿色、黄茶就是黄色......黑茶就是黑色?否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茶的分类是根据发酵程度和加工工艺来进行大致划分的。
千万千万不要出现:“大红袍属于什么茶?”——“红茶”;“铁观音又是什么茶捏?”——“绿茶!”.......诸如此类令人诟笑的回答。
我们先从总体上来认知一下茶叶的颜色。首先茶有鲜叶、干茶、汤水和叶底的色泽,这是茶色不同的表现方面;其次细分有白、绿、黄、橙、红、紫、青、棕、褐、黑等,这是茶的基本色彩;最后有淡艳、深浅、明暗、润枯的区别,这是茶色的品质特征。
为了简便说明茶色,阅茶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制作这个茶叶色域的图表,供各路茶友欣赏收藏!
二、茶色的根本:水溶性色素与脂溶性色素
我们为啥能感知到如此丰富的茶色彩?这是因为茶叶本身就是一个颜料的库池,汇集了大量的可以食用的天然色素,这些我们统称为茶叶色素,正是因为这些茶叶色素的不同组成根本上决定了茶的各种色泽。
茶叶色素总体上分为水溶性色素与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因为能够溶解于水,所以决定了茶汤的颜色,脂溶性色素因为不能溶解于水则决定了叶底的颜色,对于鲜叶与干茶的色泽,则是由两者共同决定的,只是制前与制后,色素的组成与含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看起来有明显差异。
以下列举一些主要的茶色素,供大家加深感性认识:
水溶性色素:黄酮类(花黄素)、花青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脂溶性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
(1)黄酮类,又被称作花黄素,这是茶叶多酚类物质的一种,黄色,给茶汤带来黄亮的感觉;
(2)花青素,这个更多的表现在茶树的紫芽上(浓厚的苦涩,重口味哦~),在中性的水溶液中显紫色,偏酸则偏红,偏碱则偏蓝;
(3)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色,这是儿茶素被氧化发酵后依次转化而成的结果,颜色非常好记,就如它们的名字。茶黄素是亮黄色的,茶红素是深红色的,茶褐素是暗褐色的。其中茶黄素又被称为植物中的“软黄金”,具有非常好的抗癌、抗辐射、抗氧化的作用。
为什么有些红茶汤色偏黄有些偏红?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茶叶的发酵程度以及转化后这三者的比例关系。
(4)叶绿素,分细一点有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这两个总体上都是比较鲜绿的感觉,呈现在茶树和刚摘下来的鲜叶上。但当杀青后就会变得暗绿,这是因为叶绿素a、b经过高温就会转化成脱镁叶绿素a、b,只是少了一个镁原子,但绿就由鲜变成暗~~这如同炒青菜,会下厨的你,懂的!
(5)叶黄素是黄色的,可以让叶底透露出鲜黄或暗黄的色泽;
(6)胡萝卜素则是由橙黄至橙红过渡的一系列色素,是叶底橙色的主体,不过在其它色素的掺和下,你基本很难发现纯橙色的茶。
三、茶色的关键:光线
世间的色彩,它们怎样呈现出来的?不得不说,如果想彻底把这个搞明白,相信单单是看RGB、CMYK、Lab的色彩空间就会让人云里来去个半个月。不过没关系,简易点的我们可以不妨了解下光色的原理。
十七世纪,牛顿同志经过大量实验告诉我们:色彩本质是人眼睛里的一种感觉。首先得有个光源提供光线,其次光线在物品上进行反射或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成像,最后经人大脑处理分析最终产生各种色彩的感觉。所以,感知任何色彩都离不开这三样东西:物品、光线、眼睛。
所以,看茶叶的色泽,我们得考虑一个前提:环境的光线够不够亮?
在国家标准的专业审评当中,要求干评台光线不低于1000lx(流明度),湿评台则不低于750lx。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对暗的环境光下看东西是没那么清楚滴~~所以,在暗的地方看茶色,请问还有意义吗?[4]
四、茶色的感知:人
茶色素和光线是客观的存在,有了这两个基本就定格了人最终感知到的色感。虽然正常人的基本色感差异不大,但是否就意味着不同的人,看同一个茶色,那具体的感觉和评价是一样的吗?显然否也。
经验和阅历不一样会很明显的影响个人偏好!我说我喜欢绿色,因为那是大自然的清新,我说我爱它红艳,那是温暖色彩的惊喜;我说我追求最淡的无色,那可能大概就是我誓要从道,从此不食人间烟火?哈哈~
所以,对于茶色,您说哪个颜色好呢?“这个其实嘛......呵呵......当您有感觉就好呗。”
五、茶色与茶叶品质的关联
1、鲜叶
这个区别在于不同品种的叶色表现上,大多是由茶树品种的基因决定的。
(1)深绿色的鲜叶叶绿素含量较高,但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适宜制绿茶,只要不是炒的有毛病,茶色通常能呈“三绿”特点(干茶、汤色、叶底),茶汤亦可口不浓涩。
(2)而偏浅绿色或浅黄绿色的鲜叶则刚好相反,如白叶单丛。叶绿素含量较低、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适宜制黄茶、红茶和青茶等,干茶显润泽,滋味浓厚或醇厚。[3]
(3)偏浅白的叶色,如安吉白茶。在相对低温的环境下,茶树合成的叶绿素较少,但却合成了较多的氨基酸,所制成的绿茶鲜爽、醇甜,叶底色较浅。
2、干茶
(1)呈蜜黄色泽的茶叶往往花香、蜜香比较浓郁,如黄枝香单丛。这是纯经验的总结,具体神马原因呢在此也难以解释清楚,各位茶驴看官们知道一下某些色素与香气的形成有关联就行。
(2)油润,是茶叶里面像有一层油要渗透出来的感觉,让干茶看起来更加的亮泽。春季由于光温适中,茶树芽头肥壮,持嫩性好(保持鲜嫩的时间长),蛋白质与黄酮类含量高,往往高山的春茶容易表现出油润的感觉。
到了夏季,油润就不好弄了。茶树长得太快,叶色偏黄绿偏紫,茶多酚多,蛋白质和黄酮类少,容易老化,干茶色泽往往表现就是青绿不匀。不过技术过硬的种茶高手还是有妙招,把茶树用遮阴网盖起来,叶绿素立马又哗啦啦的长,干茶翠润,口感和香气也明显改善(茶树栽培的研究范畴)。[3]
3、汤水
高档的春绿茶是浅浅透亮的绿黄或黄绿,浅到甚至可能连您都没有察觉它有颜色。某人接过品杯一看:“哇塞,咋这么抠捏?给这么淡的茶喝,不至于吧,泡了多少泡了?”殊不知这才是绿茶当中的极品~~哈哈。“拜托先喝口您再说!”
这种汤色的亮在于春料所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以及加工的轻揉捻,浅浅的绿则来源于微量叶绿素的悬浮颗粒物。普洱生茶山头料等亦可参照此说,因为它是晒青的绿茶。
(2)红茶汤水的艳丽,是俺们反复“吧啦”的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带来的。前两个对红茶品质都是好的,茶黄素带给艳、亮的感觉,茶红素赋予茶汤红色的魅力,茶褐素则使茶汤色暗,茶味寡淡,实乃不好。不知某时候,见过某某人说:“我的茶当中茶褐素含量很高,对茶味、身体健康好啊各种吧啦。”~~呵呵!
好的红茶汤,关键还是要看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比例,这个很考验红茶发酵工艺的师傅,各家以此为绝密,发酵车间一律不许外人参观。(想学么?那......还是找阅茶吧,嘻嘻~~)
(3)乌龙茶的金黄色,这是传统心法的相传。半发酵恰到好处,口味重的多酚类物质部分转化,生成较多亮黄的茶黄素类物质,这样本来是味香俱佳的传统乌龙茶极好的品质。然而,在清香、鲜绿的市场需求下,众多制茶的双手制工极其轻微,茶叶发酵偏轻偏短,客人倒是喜欢咯,老板却不再喝咯~~最后就是过了两三年,客人也不喝咯~~这是否值得思考呢?牢骚发完!
(4)如痴如醉的粉紫红色,不甚艳丽也不甚浓郁,只在汤水中透露一丝光影。这种汤见到就想喝,高山茶,加工中发酵和焙火同样要求精妙,在武夷大红袍和广东单丛中偶尔得之,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你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5)普洱茶的红汤,随着年份的古老而越发深情。这是因为熟化和陈化过程,原先许多不溶解于水的脂溶性色素逐步转化为水溶性的色素[6],还有多酚类物质的自动或酶促的氧化。红得来又清透的茶水才是让人垂涎的。某些转化期间的“稍显浑浊”,建议您还是让它先转化一下吧。
4、叶底
(1)绿茶的嫩绿与嫩黄,在于原料的细嫩,叶绿素还没来得急生成。色泽浅绿或浅黄,伴随着一些乳白的感觉,对此等叶底木有两话,就是连汤带叶想把它吃掉。极品是也!
(2)红茶的花青或红匀,在于原料与制工的均匀程度。花青是红中夹带暗青的感觉,均匀就是一个颜色,当然是均匀为好,花青为次啦。“均匀”这个词同样适用于其它茶类对叶底的要求。匀的,口感往往比较纯,注意,是单纯的“纯”,那是你区别不出第二种味道的“赶脚”。
(3)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或者“绿叶红腹”。在于做青工艺让鲜叶部分细胞破损,发酵变红,对于此等底色,依然需遵循“匀”的原则,红的一个样,绿的一个样就好。
(4)普洱茶的黑亮,在于茶褐素在转化过程的大量累积。这个我们就不要追究它黑好或不好了,看它汤色其实来得更直接更重要。[5]
六、茶色秘技:要买好茶,关键看的是什么?
掌握以上茶色与品质的关联,你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的几条筛选好茶的秘技:
(1)看茶汤的明亮度与清透度,以清透、明亮的为好;
(2)看干茶的油润度,以油润的为好,枯暗的为差;
(3)看叶底色泽均匀度,最好全是一个样的颜色;
至于各个方面到底是哪种色彩,绿、黄、红.....这些真不是重要的。
七、茶色的情调
汤水自是你我沏茶的一份小小的成就,只可惜多情的人会顾不上去体会那份感觉,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杯口里那可以品味的色彩。浅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或明暗、或浅深、或清浊,一口茶汤,一口色彩,就是这么优雅的情调!
品茶讲究的是色、香、味、形,难道您还没发现,“色”是排在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