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七的朋友圈爱茶人士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小七看了大家评论的话题才知道,什么时候转发起这条新闻《西汉景帝陵墓发现中国最早茶叶 距今至少2150年》了,起初没多大留意,看了朋友圈爆表的状况看了下,那我们先回顾一下大致报道内容说了啥
早在1998年,考古专家就对汉景帝汉阳陵进行了详细钻探,在陵墓封土四周发现了86座外藏坑,考古人员先后试掘了封土东侧11座外藏坑。在外藏坑出土了木车马、漆盒、粮食、动物骨架等大量有机质遗存。考古专家在这个陪葬坑发现一些树叶状的东西,2008年底送到中国科学院。直到近期才最终确认这些叶子竟然是茶叶,这些茶叶看起来是顶级品质,完全由茶芽制成。茶芽通常被认为比普通茶叶品质高。汉景帝死于公元前141年,由此推断,该茶叶至少距今2150多年了,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茶叶。
一、1998年发掘出土,为何至今才确认为茶叶?
汉景帝墓发掘于上世纪 90 年代,在当时就发现了这些茶叶,一直都没有确定是何种植物。
直到近期发现在芽头的绒毛间发现了微小的晶体,这些晶体液相质谱分析含有茶氨酸,气相质谱分析含有咖啡碱。茶氨酸为茶叶和山茶科茶梅所特有,但是茶梅不含有咖啡碱,从而确定是茶叶。
二、那么这些 2150 前的茶叶是如何加工、产自何处、是不是饮用呢?
由分理出的单芽对比照片可以看出,这些芽头最长的大约 15mm,鳞片和余叶,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
1、鳞片和余叶呈现自然状态显示茶芽未经过加工,从而说明图中三个“茶饼”并非人工压制,而是自然胶结在一起。
2、这是一个小叶种茶树的茶芽,生活环境可能温度低。
从竺可桢的《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研究中可以得知,西汉时期的气温比现在要高。在离长安比较近的汉中一代自秦汉时期就有茶叶产出,但是汉中本地的群体种为灌木中叶种,在汉景帝时期气温比现在要高,茶树断不可能为小叶种,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出土的茶芽并非产自汉中一代。
我们继续在长安周边搜索,发现最近的产茶地区就是巴蜀一代,据《华阳国志》记载,巴蜀被秦人攻灭之后,茶就做一种食物向秦朝进贡。
那么这批茶芽产自巴蜀的那个位置呢,根据茶芽的外形可以推论产自气候相对冷一点儿的位置,最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是海拔较高的地方,有很大可能在蒙顶山,蒙顶山在西汉时期就有茶树种植的历史。而且今日的蒙顶黄芽特别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芽头极细小。由此可以推论这批茶芽产自巴蜀地区,有很大可能性就是在蒙顶山。
在搜狐网的报道中提出,汉景帝将茶芽陪葬是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喝到茶,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汉景帝时期茶如果是作为饮品,则应该有对应的茶具一起出土,不然汉景帝去了另一个世界也是没办法喝茶的,也许会有人说茶具和食具共用,我认为不可能,因为另一种饮料酒,早在春秋商周之际就有单独的酒器出现,作为帝王是不可能将食具和茶具混用的。
在报道中提出一同发现的还有谷子、大米和藜科植物,谷子和大米断不可能是汉景帝带到另外一个世界酿酒的,文景之世,三十税一,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汉景帝本人大抵是不爱酒的人,那么大米,谷子说白了就是粮食。
那么藜科植物是干嘛的呢,据《诗经植物图谱》提及的藜科植物均为蔬菜,现在的藜科植物也多为生长在干旱、盐碱地里的植物,很多也可以食用。那个墓中这个藜科植物就是和主食(谷物,大米)搭配的蔬菜罢了,茶叶和他们一起出现的原因也是作为一种蔬菜而已。
由以上论述我们基本确认此批茶叶为小叶种、采摘后未经加工、很大可能产自巴蜀地区、并非用于饮用而是作为一种蔬菜下饭而已,更不会有一些企业宣传文章中的茶叶压饼源于汉朝的无稽之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