Ȳ 订购热线
400-9993-513

实验告诉你红茶“冷后浑”是怎么回事

作者:懂茶帝  来源:互联网

  昨天,茶友“Lnloy”问茶七网:“想问下,所有红茶都会有冷后浑的现象吗?”

  “Lnloy”问到的是关于红茶“冷后浑”的现象,很多茶友都有类似的发现。小七今天下午专门在家做了一次实验,看看这种现象是怎么一回事。

  实验的对象是一款斯里兰卡红茶,干茶重约5克,以第三泡茶汤为样品,冲泡时间约8秒。刚冲泡完之时,斯里兰卡红茶茶汤虽然稍浓,但在玻璃公道杯里仍然显得清澈,杯底的图案清晰可见。

  但茶汤在杯中静置一个小时之后,明显变得混浊,杯底的图案已经完全模糊。快来看看实验图片!

红茶

  就此问题,小七也咨询了一些红茶的专家,翻阅了相关资料,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茶叶中有许多种成分,其中有一类在化学结构上有共同之处,统称为茶多酚,现在已经识别出了有几十种。在未经加工的茶叶中,茶多酚大多数以儿茶素的形态存在。红茶制作中要进行充分的氧化,许多儿茶素会转化成茶黄素,还有的会进一步转化成茶红素。茶黄素和茶红素,就是为红茶带来红亮颜色的功臣。

  红茶在放凉之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浑浊物(有些不明显),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茶乳酪;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

  在泡茶的时候,茶黄素的溶解度受水温的影响。在茶汤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茶黄素呈现各自游离的状态,溶于热水中,使得看到的茶汤是清澈透亮的。但是随着茶汤温度逐渐变低变凉(40℃以下),这时候茶黄素就会以“扎推”的形式形成一种络合物,也就是出现“冷后浑”现象。

  除了茶黄素外,咖啡碱也是形成“冷后浑”的原因之一。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结合产物溶解度更低,更容易扎堆变大,从而导致冷后浑的出现。因此,许多人认为冷后浑是茶黄素和咖啡因发生反应的结果。

  不过咖啡碱并不是主要因素,形成“冷后浑”的主要原因还是茶黄素的含量。科学实验证实,如果把咖啡因去掉,茶黄素还是会带来“冷后浑”。一款茶的茶黄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

  冷后浑的程度、色泽往往与茶的品质有很高的相关性。是否产生冷后浑及冷后浑的颜色如何主要决定于茶黄素的含量,茶黄素含量低的茶冷后浑现象不明显。一般的红茶茶汤中产生得较多,普洱生茶茶汤也会产生,它的出现正是优质茶的标志之一。

  亲们,这回明白了吧?以后喝红茶时出现冷后浑,就不要太惊讶了哦!


(版权申明: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QQ2851802598,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