Ȳ 订购热线
400-9993-513

茶之路 | 禾怕寒露风

作者:新民说  来源:互联网

2788980728.jpg

  茶之路 | 禾怕寒露风

  这几年人们都开始怀念传统茶,遍寻观音韵、佛手韵而不得,不仅仅是因为制作工艺变化,更多的是茶树生长环境变了,鲜叶底子不好。传统乌龙茶发酵正规,做出来应该是青蒂红边,汤色金黄,香气饱满,这才是乌龙茶的宝色。

  离开平和县城,进入崎岭乡的地界后,扑面而来的全是挂满橙黄大柚子的柚子树,到海拔500米以上的彭溪村才渐渐能看到些掩映在柚子树中的零碎茶园和破败的土楼,竟有些惺惺相惜的况味。陈火炳家在半山腰上,80年代建的干打垒土房,堂屋敞亮微凉,天井里种了几盆兰花,幽香阵阵袭来,让人分不清是花香还是杯中白芽奇兰的茶香。

  白芽奇兰素来以香气馥郁在乌龙茶中著称,因而在品种定名前,一直被用作拼配,和在毛蟹、本山里做色种茶。彭溪是白芽奇兰的发源地,在1990年定名前,白芽、红芽、青芽、竹叶、金边、早奇兰和晚奇兰一起统称为奇兰,在乌龙茶里没有太大的名气。80年代末,陈火炳在县里的茶叶公司负责收茶时,每年送一些茶到省里鉴定,奇兰每每都是优胜品,后来他参与了七个小品种的统一定名,有人说用竹叶奇兰,因为比较盛行,名字也好听。但他认为按照彭溪的地理条件来看,白芽叶梢带些白毫,做出来香气比较好。争论不下,他就用这两个品种泡茶,省农业厅审评的老先生喝了后觉得白芽的味道更好,便决定统一叫作白芽奇兰。

  在蜜柚树倾轧前,彭溪村本是漳州的老茶区。从陈火炳记事起,家里就已经有茶园,解放那年母亲去世,日子难过,父亲在种田之余去山顶上开垦了十几亩茶园,种些奇兰、毛蟹、梅占,每年做春季和秋季两季茶。那时候还是用传统工艺,家家户户一口大锅,双手一捧,不多不少三四斤鲜叶下锅,走水差不多了就盛起来,放在用竹篾编的席子上,不用布包,直接脚揉,最后制成条索形。父亲去圩上卖茶,一斤几毛钱已经是很高了,一斤大米才几分钱,猪肉五毛一斤。靠着这些,父亲独自将他拉扯大。这十几亩茶园在人民公社化的时候被收归集体所有,后来体制下放分给别人家,没几年就抛荒了。他想其实就算分回来,估计也逃脱不了和他后来开垦的20多亩茶园一样的命运,成为柚子园。当乾隆年间列为贡品的蜜柚遇上相传乾隆年间发现的白芽奇兰,前者到底还是略胜了一筹。

  陈火炳1966年进县茶叶公司,负责茶叶收购,一年后调到冶金系统做了6年的化学分析,分析无机矿物的化学含量,这段经历也对他后来研究茶树的种植有很大帮助。从1978后的20年里,他陆陆续续在山上锄开20多亩地,最初并没有种茶,粮食紧张,得种点高产量的地瓜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后来茶园成了县茶业站的品种基地,种奇兰、铁观音、佛手等乌龙茶树。他每天守在茶园,观察茶树的生长规律,每个季节、什么温度下芽头开始萌动,几天长几厘米……几年下来,他渐渐谙熟不同天气情况下茶叶的生理状况,在做茶的时候会有相应的调整。

  这几年人们都开始怀念传统茶,遍寻观音韵、佛手韵而不得,他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制作工艺变化,更多的是茶树生长环境变了,鲜叶底子不好。以前的茶园生态环境好,植物枯萎腐化形成自然的有机肥料,顶多再用些火塘里的草木灰。现在大多用化肥,只有新枞按传统方法做出来,味道可能接近一些,但发酵程度又不对。传统乌龙茶发酵正规,做出来应该是青蒂红边,汤色金黄,香气饱满,他认为这才是乌龙茶的宝色。但现在流行空调做青,茶汤青绿,叶底也是绿色,他喝不惯,觉着一点滋味都没有。

(版权申明: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QQ2851802598,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