Ȳ 订购热线
400-9993-513

推荐 | 径山访茶。

作者:三联生活  来源:三联生活

  径山访茶

  从杭州的余杭乘大巴到径山,一路绿意满怀。江南的绿茶,也如同初春的景致般,带着潮润的细腻和清新。在清明的前一天赶到径山茶园,就是想体会到它独有的韵味。几只玻璃杯一字摆开,白毫显现、微微蜷曲的叶片在水里逐渐舒展开来。这些茶按照特级一芽一叶的标准,据说每斤差不多要有6万左右个芽头。同一天采制的,因为树种不同,所以味道也有很大差别,除了传统的"鸠坑种",还有新培育的"迎霜"、"茂绿",也有从日本引种回来的"籔北种"。盲品之后,还是选择了传统的"鸠坑种",觉得香气更细腻婉转,而口感更柔和丰富。这大概还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风物。

  在兰花坪茶园里,不少采茶工埋头采茶,一芽一叶采摘头春的茶青,对于一个熟工来说,每天做出的成品茶也是有几两。所以喝起来就更让人觉得珍惜。茶园是砂纸土壤,暗合了《茶经》里说的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砾壤、下者生黄土"的结论。茶园里除了成行的茶树,也有一些野生树木和野兰。茶园里植被形成小的生态环境的丰富度对茶的品质影响很大。

  夜宿径山寺,一早被晨钟惊醒。沿着寺后小径行走,两侧是茂盛高大的竹林,一会儿雾霭升起,宛若仙境。径山寺在南宋时被南宋皇室视为皇家寺院,有宋孝宗所提"径山兴寿万寿禅寺"的匾额。被视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南宋时期,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学习禅法,同时把径山的吃茶法和茶宴仪轨传入日本。日后经过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几代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日本茶道。时至今日,日本京都的建仁寺四头茶会还保有着南宋禅院点茶的遗风。日本修习茶道的茶人,常常会来拜访径山。宋代的茶,还是以蒸青的绿茶为主,形式也是紧压的团茶,和今天的茶相去甚远。而今天日本鲜绿的抹茶,也是在江户时代才出现,千利休时期的抹茶到底是什么样的已经无缘窥探一二。有才可见,茶的长河总是随着时代蜿蜒前行着。

微信截图_20161108174712.png

  问茶武夷

  自福州程火车到武夷山,窗外细雨,一路掠过稻田和山林在雨中的姿态更加秀美。到天心岩茶村,村口一个木质牌楼,上面写着天心岩茶村的红色行书。村子里飘荡着茶香,那种香气是鲜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如同花木经过雨露之后的清香。武夷岩茶村整个村子全部是以前住在武夷山景区天心岩的茶农,因为世界自然保护区认证之后迁出来,现在是制作早熟种的时候,通宵亮着灯的一般都是在做茶,有些象过年。这时候,武夷山无疑充满着节日的气氛,是茶农的节日,一年的辛劳这时候就是收获的季节。

  武夷岩茶是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工艺繁复,有很多细节都会影响茶的品质,有经验的制茶师傅挂在嘴边的话是看茶做茶。茶青采摘的时间往往是在晨露消失之后的清晨开始,这之后的晒青萎凋过程的时间以及摇青静置都要按照茶青的状况严格控制,但是每个做制茶师傅又有各自不同的制茶风格,这样依次下来,做茶关键的杀青工序就往往是在凌晨进行。叶缘已经变成朱砂红色,闻起来已经有一种花香,而香气的末端似乎带着橘子皮般的锐利高香的混合味道,今天做的品种是黄观音,一种由闽南安溪的黄柦和铁观音杂交的新品种,这个新的品种是抗寒的早熟茶种,香气高扬是它的特征。

微信截图_20161108174640.png

  武夷山制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以机械制茶为主,只有少量的小品种才手工制作。在村子里走一走,天心岩茶村外崇阳溪,在月光下波光粼粼。在河的岸边是有茶园的,这河岸两旁砂质土壤种植的其实就是所谓洲茶了。对武夷山茶的品级分类,按传统上依等级高低分为正岩、半岩和洲茶的,正岩茶是指三坑两涧(三坑是指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两涧指流香涧和悟源涧)为代表的区域,而把武夷山景区正岩区域以外的茶成为半岩茶。而现在武夷岩茶的标准重新分为名岩区和丹岩区,所谓名岩区是指整个武夷山风景保护区以内的70平方公里的区域,而除此之外的武夷山茶区就是丹岩区。

  这次的行程,以茶为主线。天心寺出来,看到的是天心岩,传说中自天而降的巨石。天心岩和牛栏坑相连,晴好的天气下,一片蓊郁的茶园展现在两侧巨大石壁的山坳里,茶叶在阳光下闪耀。牛栏坑的茶以名枞肉桂最为出名,被简称为"牛肉"。牛栏坑肉桂喝起来香艳异常,茶汤滑厚却活力激荡。肉桂还没到采摘的时候,反倒是一些当地称为"菜茶"的奇种和黄观音、梅占一类的早熟种已经开始采摘了。武夷山除了依山开辟的茶园,路边常常有很多野生的茶树,或一棵或几丛,从岩缝或者沟壑里探出身来。而武夷山的茶农爱惜茶,培土磊石的照管也是顺手的事。刚刚经过一个由碎砖石砌成的平台,上面的茶树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水金龟。水金龟是武夷山四大名从(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之一,这原来就是水金龟母树所在的杜葛寨了。虽然水金龟母树已经不见踪影,后培育的这颗新枞还是继承了爱茶人对母树的怀想。

  一路经过燕子峰、古崖居、慧苑寺、章堂涧,满目的苍翠,草木是山的发肤,那种充盈就像年轻富有光泽的青春肢体,充满活力,律动的是生命的节奏。而在肌肤包裹之下的血脉才是生命的源动力。常常看到耸立的巨大岩壁水迹俨然,如同巨笔涂抹的水墨画,那是山顶的溪水的滋养。峰回路转处,又往往有一泓清泉,游鱼历历。路边的各种蕨类藤蔓植物拥簇着树冠如盖的树木。

微信截图_20161108174554.png

  武夷山的茶树上多爬满苔藓,这其实是生态环境优良的指标,如果空气水源遭到破坏,是难得看到的,这其实也是成就岩韵的因素之一。岩韵,如同其他的韵味一样如滴墨入水空灵飘渺。

  山里的风掠过,夹杂着山野气息里一阵幽香传来,不知道是隐身何处的野花吐芳。突然见省悟,这香气味道熟悉得触手可及,就是平日里静啜岩茶时候形容岩韵的所谓"岩骨花香"。岩茶老饕往往苦于不知如何描述正岩茶独有的岩韵,像是奇特的咒语,让爱茶人感受之后就再也难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明代的袁枚,"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而岩韵被岩茶老饕形容的苔藓、岩石、泥土、花草的味道,其实都来自这武夷山水中蕴涵的阳光、土壤、溪水、花木的融合。


(版权申明: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QQ2851802598,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