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隐秘的身份,当爱好太过出色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忘记他的职业...
“杨子荣”说他明天要去台湾,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涵予哥又去淘古董,于是问他,又要把谁家的老物件鼓捣回来呀?他放下茶杯,淡淡的说:这次是工作,走金马奖红毯
我不禁惭愧的大笑,瞧瞧我都忘记你本来是个演员…
▶ 新年好!
——————
正文
张涵予:影帝兼收藏家
文/ 景兴燕
一部《集结号》成就了谷子地,也成就了张涵予,从而开启了他“五料影帝”的生涯。 生活中的张涵予却和古董少小结缘,对收藏情有独钟,尤其是明清家具,且有10年历史了
爱上收藏
张涵予在荧幕上塑造了许多经典的“硬汉”、“英雄”形象,荧幕之外他却有着一份细腻的“古董长情”,这让很多观众颇感意外和惊喜
张涵予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中国最传统的建筑以及人与人之间质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尤其是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喜欢去故宫、北海这些老地方,家里也珍藏着包括家具、字画和瓷器等等的老物件。用张涵予的话说:“这给了我一种很模糊但是很深刻的影响。”
等到张涵予20多岁,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艺术的熏陶,自然使他对收藏有了最初的好感和喜爱。但那个时候,他还不懂收藏,也没什么钱,就总去潘家园溜达积累经验。那时候潘家园还只是野地,大土坡大土坑的,自然不像现在这样琳琅满目。为了淘到宝贝,张涵予早市鬼市都去转过。他先从便宜的瓷器和工艺品入手,即便这样,买到假货的几率也很大,但这丝毫未影响张涵予的兴致,他说:“回家当宝贝似的包起来搁在床底下”。那个时候,张涵予还不是演员,当然也没有什么名气。
收藏明清家具是最大的快乐
上世纪90年代,张涵予在影视界初露头角,在冯小刚的电影《大腕》里出演一个异想天开的企业家。有一场戏在北京大山子拍摄,对面正好是一个经营古典家具的大院子,他拍戏的空暇就走了进去。一进门,他一眼就看到了一对大漆的四出头官帽椅,在一个黄花梨的大画案后面摆着。他特别喜欢这把椅子,就跟老板谈,最后花了一万八买下来了
张涵予把那对椅子摆在家里的白墙底下,没多久,马未都来串门,刚进门就径直奔过去,端详半天,还连连夸着:“真高兴,中国人现在已经知道用古典家具作为陈设了。”从那以后,张涵予就开始喜欢明清家具了,用他的话说就是,家具可以陈设,不怕摔不怕碰,坏了可以修,离生活很近,可以在使用中慢慢体会和欣赏。
明清家具收藏,给张涵予带来了很多快乐,他说,“10年前收的东西,到现在一件都没卖过,我觉得它跟我是有缘分的。东西放在那儿,每天欣赏它,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和享受。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起来点根烟、沏杯茶,看着眼前这些东西,有无限的遐想。”而最让人张涵予得意的藏品,是一张高古的罗汉床,三面高围板全是满嵌绞胎瓷板,应是目前已知的实物里面最老的一张床,很有唐宋家具的风范和味道。说起这,他不胜唏嘘,这床差一点就与他失之交臂了
这张罗汉床原本是被一个美国人买了去。那个美国人娶了一个中国太太,美国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在一张石头床上。他太太就带他到梁广平那儿,挑中了这张床,交了定金后就回美国了,约好三个月之内给他发货。那年美国发生“9•11”事件,结果买主不幸遇难。这床阴差阳错又留在中国了。按合同规定可以重新出售,梁广平就把这床从库房搬来摆上,他刚摆在那儿张涵予就进门了。他看到床没走,自然很高兴,当下就决定要买,可一下子又拿不出那么多钱,就先交了5000美金定金。剩下的钱怎么办?张涵予说:“玩命去挣钱,分了好长时间才给完。”
多年来,张涵予已养成了一个习惯,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先到旧货市场逛逛,看看那个地方的行情。即使到了偏僻乡镇,也会凭着十几年玩老家具的经验搜罗一番
“盯”上文玩
去年除夕,张涵予和王朔、马未都、陈丹青等人在冯小刚导演家聊天,他把刚收的一块带底款的明代英石小山子,拿出来给大家品评,还兴致勃勃地引用了西方人对中国文人赏石的评语:“能量的核心,地球的骨骼。”没想到,王朔当时就反驳了,认为“能量”是没有核心的,“地球的骨骼”倒还准确。 这一疑问,让张涵予对“能量”一词警了心,他解释道:“‘能量’可能包含的是文人的一种情怀,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能量。”王朔紧跟着说:“那就应该叫‘情怀的核心,地球的骨骼’。” 张涵予当下表示赞同,争论终于“和解”了。
在张涵予的文房山石藏品中,他尤为喜欢的有两件,一件是在嘉德拍得的瓷雕山子;一件是在保利拍下的仿元代漆器剔犀的紫檀香盒。值得一提的是紫檀香盒,原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文徵明“停云馆”书斋的雅玩,后传到宫中又经乾隆皇帝把玩许久。在张涵予心里,这个香盒不是多少钱所能涵盖其意义的,其真正的价值与文徵明这个人,他的作品、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所处的时代相关,所以,张涵予坚持拍了下来
捡漏和打眼
对于玩收藏的人来说,他们津津乐道于捡漏的故事,也期待“奇迹”有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正如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喜欢上收藏以后,张涵予经常会与圈里的朋友交流,听得多了,见得多了,他慢慢悟出来,真正的老东西,有一种气场。这个气场跟新东西是不一样的,它闪烁的光泽,散发出来的味道,给人的感觉,传递出来的气息都不一样。大概六七年前,凭着这些领悟,他捡了个大漏。
有一天早上,张涵予去逛潘家园,在地摊上看到了一个黄花梨的插屏,非常精美,它的气息和味道,在散着的众多瓶瓶罐罐里,是那么“鹤立鸡群”。他紧张急切又强压抑着,与老板交谈起来。老板着急用钱,且认定只是草花梨,只要价两三千,张涵予没还价赶紧买下来。那是非常完美的一个插屏,上好的海南黄花梨,张涵予判断应该是康熙年间的,至今还珍藏在他的家中。
捡漏自然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事,而打眼也是在所难免的,从事哪一行业不需要交一点学费呢?张涵予如是说,也从不忌讳与人分享他的打眼经历。
有一次在湖北,经人推荐,张涵予买了一大堆漆器。那人说,错不了,全都是战汉脱水后的漆器,后来张涵予找专家看过,还专门去湖北博物馆了解,被证明不过是高仿罢了。是当地博物馆退休工人的高仿,他们掌握了修复漆器的技巧,用出土的楚国棺木做木胎,做出来的东西就像脱了水的。张涵予说:“买这些东西,我就上了没有文化的当了。你可以先看看书啊,国家脱水一件器物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大概费用是五万块,用脱水机一层一层地来做,那么,他才卖你一两万,怎么可能?”事后他总结到,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自己要有理论知识,要学习,要看书,然后才会心中有数,才不会买到仿制的东西
痛并快乐着
被问及收藏对自己的影响,张涵予说:“那就是痛并快乐着。”
他解释道,“痛”,其实所有搞收藏的人都有体会,那就是永远都没有钱,永远都捉襟见肘。有时候看到几件东西买不起,实际上可能卖两件手里的藏品就可以换来了,可张涵予不行,就是舍不得。所以,老在为钱的事情发愁。有时候就借钱去,有时候不得不忍痛放弃一件东西;有时候买了一件东西,贵了,回来又纠结着,是不是退了;有时候想着,还需要再买吗?有时候遇到一件好东西,几天都睡不着,老想着……
如此纠结的心,直到发现有好东西而又有能力可以买下,将要去买的时候,才前所未有地舒展开来。张涵予说,那是最幸福的时刻,感觉马上就来了精神
“痛”与“快乐”的极致体验,牵扯着张涵予,也让他更加明白,收藏于自己不是演戏生活之外的“调剂”,而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情结”,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至于藏品将来的归宿,留给后代还是捐出去?要捐的话怎么捐?这些问题张涵予都没有想过。他说,一想快乐顿时就没有了。现在,他只享受其中。养眼养心的同时,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
张涵予有一大帮收藏圈的朋友,像马未都、曾小俊、张金华、刘传生、黄玄龙,都是他的座上宾。闲暇时,他们经常聚会,品普洱、玩家具、欣赏文房器玩……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条件成熟时,也能够像很多欧洲私人博物馆一样,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博物馆。而眼下,他自谦地表示,还只是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他依然很陶醉,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