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具有独特的韵味。乌龙茶主产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因品种品质上的差异,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类。
闽北乌龙茶
出产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带的乌龙茶都属于闽北乌龙。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以武夷岩茶最出名,岩茶的花色品种很多,多以茶树品种名称命名,主要品种有水仙、乌龙及其它奇种、名枞,因而岩茶可分岩水仙与岩奇种两大类,奇种又分名枞奇种和单枞奇种。其中天心岩九龙窠的大红袍,慧苑坑(岩)的铁罗汉、白鸡冠,岚谷岩的水金龟合称四大名枞;除此以外,还有十里香、金锁匙、不知春、吊金钟、瓜子金、金柳条等普通名枞。所谓单枞是以优良品种名称单独命名的岩茶,如奇兰、乌龙、铁观音、梅占、肉桂、雪梨、桃仁、毛猴等。闽北乌龙又因产地品种不同,而有建瓯乌龙、崇安龙须茶、政和白毛猴、福鼎白毛猴等之分。其中崇安八角亭的龙须茶,用彩色丝线将条形乌龙茶捆扎成束,每束茶像神话中的龙须,故而得名。
闽南乌龙茶
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地区。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的“铁观音”,这种茶条索卷曲重实,呈蜻蜓头状,味鲜浓,具有兰花香,真有美如观音重如铁的形象。除铁观音外,用黄旦种制作而成的“黄金桂”,也是闽南乌龙茶中的珍品。其次还有佛手、毛蟹、本山、奇兰、梅占、桃仁、香椽等,若以这些品种混合制作或单独制作、混合拼配而成的乌龙茶,统称“色种”。闽南乌龙茶以安溪县产量最多,铁观音与黄金桂是安溪乌龙茶的两大名牌,在日本、东南亚和香港均有很高的声誉。
广东乌龙茶
广东省湖州地区所产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最出名,近年来广东的石坪乌龙和岭头单枞品质也较出众。其次是产于饶平县的饶平色种,它是用不同品种的芽叶制成,主要品种有大叶奇兰、黄旦、铁观音、梅占等。
台湾乌龙茶
台湾地区所产的乌龙茶,根据其萎凋做青程度不同分台湾乌龙和台湾包种两类,乌龙萎凋做青程度较重,汤色金黄明亮,滋味浓厚,有熟果味香。最出名的台湾乌龙是产于南投县凤凰山、鹿谷镇、名闻的“冻顶乌龙”,香味特佳。其次是新竹县一带的峨眉、北浦等地的乌龙茶。都是采用优良品种青心大�、白毛猴、台茶5号、硬枝红心等制作而成。包种萎凋做青程度较轻,主产于台北县一带的文山、七星山、坪林、石碇、新店、深坑、淡水等地,其中以文山包种品质最好。台湾包种选用青心乌龙、台茶5、12、13号品种为原料制作而成。台湾包种因发酵程度较轻,叶色较绿,汤色黄亮,滋味近似绿茶。
乌龙茶品饮艺术的主要内涵是用水、茶具、泡饮三要素。俗话说:“鱼得水活跃,茶靠水冲泡。”好茶必须好水,才能显出优异品质,发挥色、香、味的独特风韵。宋代王安石有“水甘茶串香”之句;李中也有“泉美茶香异”之说,都道出了水对茶汤好坏的影响。《茶经》论水,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颇有道理,一般说来,如能取泉水、江泉等含有矿物质的流动的天然“软水”冲泡,茶汤就能清冽、香纯、味甘,达到好水好茶,相得益彰。经漂白粉消毒的自来水,虽适用于饮用,但有漂白粉味道,而且含有氯离子,会使多酚类氧化,影响茶汤和香气,因此要把自来水先贮于缸中,待氯气消失,或煮沸后持续片刻,驱除氯气后再冲泡,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的。范仲淹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都是以赞誉茶具的珍奇,来烘托名茶的优美的。历史上品饮乌龙茶的茶具也十分考究,备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茶房四宝”。即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所产的风炉,有陶的,有白铁皮的,盛炭火的底部有若干通风小圆孔,小巧玲珑;玉书喂扁形陶瓷的烧水壶;孟臣罐:江苏宜兴所产的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约50毫升,能吸附茶汁,蕴蓄茶香,传热缓慢,不易烫手,暑天存茶,不易变馊,冷热聚变,不易破裂;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4只,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当今品饮乌龙茶的茶具仍然脱不了这“茶房四宝”,只是有所变化,更趋向实用化、方便化罢了。如风炉变为小煤炉、煤油炉、煤气炉或电炉;瓷烧水壶变为钢质、铝质烧水壶。也有瓷质形似酒瓶的电水壶,还有铝质的电水壶;紫砂小茶壶变为“白瓷盖杯”配以白瓷茶盘或铝质、塑料茶盘,白瓷盖杯口大,茶、水进出方便,且可用杯盖品尝茶叶香气和滋味;白瓷小茶杯变化不大,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这些茶具有的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美如画,配置得宜。
冲泡乌龙茶不仅有独特的冲泡方法,而且别有一番情趣,当客人或好友相聚时,主人一边生火烧水,一边用清水洗涤茶具,待水烧开时,用开水浇洗和烫热茶壶和茶杯,然后把茶叶装入茶壶或盖杯,用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六分,将茶壶和盖杯放在茶盘或套碗中,用沸水冲至壶(杯)满或稍溢出,并用壶(杯)盖刮去飘浮的泡沫,再用沸水将壶(杯)盖冲净(如是茶壶还要用沸水从壶盖上淋一淋,起加温作用),古人对沸水沸到什么程度冲泡茶叶也很有讲究。陆羽《茶经》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开水的温度与茶汤的色、香、味有密切的关系,品饮乌龙茶的开水一般以“虾目”转“鱼目”的“一沸水”为最适宜。滚开的时间过长,由于失氧而不宜冲泡。沸水冲入茶壶(杯)后一二分钟,主人即持茶壶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紧靠的4只小茶杯,这就叫“关公巡城”,最后几滴茶,也要一滴一滴地滴到4只小杯里这就叫做“韩信点兵”。乌龙茶的这种泡饮方法,古往今来,已形成一句谚语:“泡茶也有经:先‘关公巡城’,后‘韩信点兵’。”这样泡饮,能使各杯的茶汤浓淡均匀,香醇一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第二次用同样的方法冲泡。隔二三分钟把茶水倒出。第三次隔三四分钟倒出……这样,可以连续冲泡五六次,甚至七次仍有余香;每冲泡一次,都要用沸水把茶杯洗烫干净。此时,主人、客人乘热细啜,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满口生津,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乐在其中,别有风趣。清人袁牧曾生动地描述这种品茶的意趣:“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如好茶好水好茶具辅之得法的品饮,无疑是犹如锦上添花,那种古人“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杯,云光艳敛”的意境便会油然而生。可见品饮乌龙茶,尤其是品饮“铁观音”,是人们陶冶性情的一种修身养性之道,也是一种优雅助兴,有益健康之举,更是一种绝妙的艺术享受。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虽然已经加快,速溶茶、袋泡茶、灌装茶水等一系列适应快速冲饮的新产品相继问世,但如能在工作之余,闲暇之隙,沿袭传统,品饮美茶,不仅可以调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且还可以增加无限的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