Ȳ 订购热线
400-9993-513

老北京为何爱喝花茶

作者:北京晨报  来源:互联网

  “除了花茶不是茶”,老北京不产茶,但嗜饮茶,饮则必饮花茶,而茉莉花茶在其中地位不可替代,甚至茉莉花又被老北京戏称为“茶叶花”。

  老北京历史上或产茶,先秦时黄河流域月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至5℃,适合茶树生长。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茗,荼芽也。”可资证明。但茶叶真正被重视当在唐代,宋代才普及,即所谓“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此时北方气温下降,想饮茶只能从南方舶来。

  唐人饮茶,已在其中加橘皮、花椒、生姜等,到北宋时,则名贵药材入茶已成风气,比如加龙脑的茶被称为“龙脑香”,蔡襄在《茶录》中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黄庭坚也认为可以从“胡桃、松实、庵摩、鸭脚、勃贺、靡芜、水苏、甘菊”中选择添加。

  到了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中说:“茉莉薰茶及烹茶尤香”。赵希鹄《调燮类篇》也说:“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畔……”,可见,此时以花入茶已很常见,只是多用薰法,尚无窨制工艺。

  在茶中加香料,因当时以团茶、散茶为主,前者只能皇家、贵族使用,后者流行民间,散茶长途运输不便,易损失茶香,用花香补茶香,不失为妙法。且古人饮花亦很常见,所谓“上品饮花,下品饮茶”。但这种饮法为士大夫阶层不齿,视为“以花伴茶,终不脱俗”。

  明代朱元璋称帝后,他来自民间,惯饮散茶,对传统的上品团茶一概不用,为提高散茶档次,遂有窨制技术,明代诗人钱希言写道:“斗茶时节买花忙,春风十里满帘香。三月绿波吹晓市,荡河船子载化还。”可见花茶已深入民间。

  随着明清两代以北京为统治中心,江南对花茶的喜好渐渐冷却,因新茶经窨制后多成陈茶,失去了清新的豆香气。但在北京,花茶却成了标准饮品,一者北京地下水较硬,偏苦涩,不宜绿茶;二者北京与游牧民族来往多,后者长年饮砖茶,不习惯绿茶的寡淡;三者茉莉花可以治泻肚,有助消化。

  花茶能窨制成功,因茶叶中含棕榈酸和烯类等物质,能吸收和固定香气,越高级的茶中,棕榈酸含量越高,则吸收力也就越强,绿茶加工成花茶,确实能避免其在旅途中“串味”。

  老北京称花茶为“香片”,不饮香片会被茶客们耻笑,梁实秋来自南方,喜饮龙井,却挡不住香片的诱惑,常饮“玉贵茶”。“玉贵茶”据说是由他家一名叫玉贵的旗人创制,以一半清茶、一半香片入壶,然后冲水。

  老舍先生嗜茶,但他既喝花茶,也喝绿茶,一次去莫斯科开会,老舍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看只剩半杯,就给倒掉了,老舍很不高兴,说: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中间不换茶叶的。

(版权申明: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QQ2851802598,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