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如的茶器章法
因为每日被贪恋茶的人包围,何作如训练了他的广东籍司机一套泡茶的技术,司机长相朴实,泡起茶来,却神态俨然,能够保证第一泡和最后一泡的茶汤无区别。他先是在深圳渐渐出名,成为“深圳第一泡”;慢慢在广东也红起来,大家开玩笑说是“广东第一泡”;现在全国各地爱茶人的都扑过来找何先生喝茶,于是玩笑升级了,被称为“国泡”。
可是这天何先生对“国泡”不满。原来昨天泡茶时候发生了状况,某一泡茶汤出来过快,从壶嘴出来的瞬间,那一段茶汤的颜色过淡,没有到达何先生的标准。他立刻说,这是水,不是茶。“国泡”不高兴了,今天何先生就自己动手泡茶,说要教育教育大家如何泡茶。他泡茶,有一套自己的章法,与众多的茶人迥然不同。
何作如和他收藏的老茶
其实接触下来,何先生又活泼又好玩,可是到茶上他就一丝不苟起来,完全不放松。这从他随身携带的器物上就能看出来,如果按照细节纠缠,可以与陆羽《茶经》里的很多器物对应,却是高科技版。先说炉子,德国产的电热陶瓷炉,加热迅速稳定,可以保证持续高温,而且坚固好用。“我不喜欢电磁炉,那个会影响水的结构,不保证好喝。”然后是铁壶,这是他专门从日本定做的,上面有自己的款。不过他说不是赶时髦,泡老普洱需要高温,铁壶壁厚,加热均匀,能保证壶内的水温到100摄氏度,不会像随手泡那样经常水不够开就跳掉。而且他自己定做的铁壶,出水特别有冲击力。“老茶如中药,需要有力的冲击,才能产生聚热效应,让老茶的效果发挥出来。”
何先生对老茶非常珍惜,每次喝茶前计算人数,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用多大的壶、多少克茶,在他心目中,都有系统。他是学理工出身,在他的各种物件中,也有古人不会用到的东西:日本产的电子秤,专门用来称每次的投茶量。每次茶量按照人头计算,不能多也不能少。
有人觉得何先生经常把散落在桌面的老茶捡起来放入壶中,是因为这些茶价值昂贵,其实并非如此。他说,之所以珍惜老茶,还是惜取老物的感觉。喝茶时,我对杯底存留的茶渣略微犹豫,他立刻说,快喝掉,都是天地精华。
杯子则是民国的粉彩人物杯,比一般的闽南工夫茶杯略大,用来喝普洱,应该正好。这晚用的壶是一把老朱泥壶,何先生在泡老普洱前,会把壶身放在未盖的铁壶上加热,也就是蒸一下,之后再用热水淋壶。
这里也有他的道理,别人淋壶一般是激发茶香,他却是因为老茶往往有陈味或浊气。他说,紫砂的好处是透气不透水,下面的热气一逼,茶里的浊气能瞬间消失。
按照何先生惯常的做派,走到哪里还有几件测水的工具,测量酸碱度,测量水中固态物融解度,如果不符合要求,他会不顾忌主人面子,叫司机去他的车里拿水。随身带水是他的习惯,经过多年研究,他发现水与茶的配合,需要考虑到酸碱度和矿物质,最好酸碱度在7~8之间,而矿物质含量不能太高,否则就妨碍茶味的释放。他说,他不喜欢很多矿泉水,包括法国的依云,因为矿物质含量不对,掩盖了茶味。我们这一天是在深圳“紫苑”喝茶,这里的老板,也是老朋友阿诚知道他的习惯,所以早就把他喜欢的农夫山泉带来了。
不过虽然水合格,何先生还是千叮嘱万叮嘱身后负责添水的小姑娘,要注意加水的时间,他一般是一壶水泡三壶茶,水烧开一次就基本用完,不能反复烧滚。
“小小一杯茶,光拿水温来说,就和器皿、压力、水质、气候、海拔都有关系。比如在昆明泡普洱,和在深圳肯定不一样。我是相信科学的,所以会随身携带这些仪器。”
万事俱备,今天的客人有6位。包括一位香港的气功师傅,据说他是何先生发现过少数几位不靠喝茶就能感受到老茶质量好坏的,他的主要判断,是拿着老茶在手中感受。另一位是江苏某烟草公司的,完全靠闻,据说一闻就知道老茶的好坏。
开泡老茶
这日我们喝的第一泡是“蓝印”。这是印字家族的茶中的“第二号”,仅次于“红印”。何先生说,这饼茶有60年历史,因为存放的缘故,稍微一抖就散了,不需要用茶针戳碎。何先生说要渐入佳境,要我们从低往高里喝。所以,这味茶还没喝好,就开始期待下面一泡会是什么。
他随身携带着巨大的茶筐,里面放着各式老茶。他的老茶,很多是从拍卖会上得来。一般人会觉得,随身拎着装有价值连城老茶的茶箱走来走去未免有点夸张,可他性格就是这样的“名士派”,他当年从拍卖会上买来唐琴“九霄环佩”,有一段也是跟着琴走来走去的。
有个故事,台湾普洱茶的宣传者邓石海一次给人讲茶,看到何作如来了,就开玩笑说:“我是普洱茶的‘耶稣’,但是现在‘上帝’来了。”他的意思是,他是布道者,真正拿得出茶来喝的人,才是“上帝”。现在一饼蓝印大约320克,价格是28万元,我们6人喝一泡需要16克,价格摆在那里。
何先生笑着强调:“我没有毛病。”这些茶都是早年收的,那时候价格便宜,要是现在的价格,“痛死我”。把老茶拿出来和大家共享,一直是他的爱好。这也是他对人生的态度——好东西,放着不动,就不能算好东西。
泡茶前,要先用热水蒸去壶的陈味
他按照他的程序,一丝不苟,泡茶开始,先把紫砂壶放进老茶,然后在日本铁壶上蒸腾之,这也是门技术,一般人掌握不了分寸。在日常茶具之外,他还带了沙漏。沙漏很简单,是计算时间的。所有的茶都越泡越淡,老普洱也不例外,何先生想要他的每泡茶保持均衡的口感,所以特意将前两泡茶留下当作茶引,以便给后面越泡越淡的茶做平衡。
他并不洗茶,很多人觉得老茶不够干净,可是何作如说自己做过分析,已经陈化50多年的老茶,茶里面的各种微生物很活跃,所谓的脏,也就是一点点陈味。他说,蒸已经将陈味散掉了,剩下的,都可以入口。
前两泡就在眼前。琥珀色,也像葡萄酒,他将之放在火上加温,以便和最后的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