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生产茶叶历史逾千年,县名因茶而得。茶叶是政和县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有茶园11万亩, 75%农户种茶,农民收入35%左右来自茶叶。
“政和工夫”是“闽红”三大功夫红茶之一,品质位居三大红茶之首,有150多年生产历史,曾远销欧美,一度辉煌,也曾沉寂。如今,政和打响茶品牌,做强茶产业,政和工夫又迅速走红。今年上半年,全县茶叶规模企业完成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6.7%,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政和工夫生产成了新一轮茶业发展的“火车头”。
传承文化 百年老工夫强势崛起
前不久政和茂旺茶叶有限公司借“9·8”的金钥匙,又打开了政和工夫销售市场的几扇大门——公司与4户商家达成茶叶销售加盟协议,将在石家庄、同安、漳州、长汀开设政和工夫红茶专卖店,10多户茶叶经销商有开设政和工夫专卖店的意向。今年以来,该公司以代理或加盟的形式,一口气在天津、山东、陕西、山西及福建省开了22家专卖店和45家专柜店。公司总经理杨茂旺说,这几年公司生产的红茶销售量都以30%递增。
然而,十几年前,政和茶产业不景气,开山种茶的杨茂旺也常为卖不出茶青而发愁,无奈之下,他就在家里加工茶叶,后来创办了茶厂,成立了公司。就在种植、生产、经营茶叶这十几年时间里,杨茂旺有个重大发现:在他公司厂房数百米外的星溪河有个小码头,百年前,政和工夫就是从那里起运,送到5里外的西津渡口大码头,用大船运往福州、泉州,再经香港销往俄、美、英、法和中东各国。《茶叶通史》记载:“咸丰年间,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厂,雇佣工人多至千计;同治年间,有数十家私营制茶厂,出茶多至万余箱,19世纪中叶最高年产量达1万多担。”“我太叔公(爷爷的叔叔)就经历了政和工夫辉煌时期。”杨茂旺说。
杨茂旺的太叔公杨作楫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茶商,当时,福州乌龙江大桥上的“政和工夫”巨型广告牌便是杨作楫等政和茶商合资而立,福州茶叶凡是标有“遂应场仙岩工夫”(即政和工夫前身)者,便优先开盘,售价倍高。当时的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萨镇冰因杨作楫振兴茶叶贸易、惠泽乡民有功而赠其两匾:“令德孔昭”和“厚泽乾坤”。如今,原来高悬在杨茂旺老屋厅堂上的两块匾已赫然挂在茂旺公司的茶楼里,农民成长的企业家杨茂旺信心十足地提出“做中国最好的红茶”的口号。
从一个茶叶小加工厂到生产政和工夫的“排头兵”,茂旺茶叶是政和工夫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近几年,该县茶企业看准和着力挖掘政和工夫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百年政和工夫工艺,各种品牌政和工夫推向市场很快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迅速地打开了销售市场,甚至十几年来都是“小打小闹”的小茶厂也纷纷加入“重振百年政和工夫”的行列,投入大量资金建厂房、基地,生产红茶。目前,生产政和工夫的企业从2005年前的少数几家迅速扩展到24家,在全国20多个省市80多个城市开设的政和工夫茶庄、专卖店、专柜店130多家,同时,政和工夫又开始销往欧美。
主攻生态 老基地用科技换新装
距政和城关40公里的锦屏村是政和工夫红茶的发源地,曾经是有“三万打银工,三千买卖客”的繁荣之地,这“三千买卖客”就是从事茶叶加工、贸易的客商,清朝和民国时期,锦屏村有20多家茶加工企业,这里生态良好、森林茂密、溪涧纵横,茶树都是种植在溪边、山边、林边、岩石边,自古至今,茶农不给茶叶打农药,因而茶叶的含金量极高。因此,今年各地茶青价格普遍下跌,而锦屏村的茶青价格却节节攀升,每公斤买到70元,上场自然村的徐友顺家采了70多公斤茶叶卖了4900元。
竞争靠品质,生态越好,茶叶价值越高,越抢手。
上半年,政和县共投入850万元,在6800多亩标准化生态茶园里设虫害测报站,种树种草,建水池,安物理灭虫器。政和全县11万亩茶园中有相当部分是老茶园、老基地。从2001年开始,该县就以科技为手段,大范围实施生态工程,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农户联保、茶价补贴等多种方式,大面积推广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化茶园建设,至今,全县无公害茶园占全县茶园总面积45%,其中建立瑞士IMO有机茶园生产示范基地2500多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2万亩,有3万余亩茶园通无公害认证或绿色认证。
县里还严把检测关,升级改造茶叶检测中心,使之能检测绝大多数农残项目和出口欧盟、日本等国茶叶必检项目。同时,政和县积极与有关方面合作,目前,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茶叶现代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建设”落户政和,福建农林大学在政和建立茶叶研究基地,更多的科技手段运用于茶叶的种植、管理和生产中。
打造品牌 提升价值走自已的路
前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辛帝女士来到政和,了解政和的茶文化,并购买数千元政和工夫红茶送朋友品尝。今年,先后有6批来自日本、加拿大、斯里兰卡等国的茶叶专家、客商到政和考察。
其实,百年前政和工夫在欧洲就已赫赫有名。今年5月,一张印制于1926年的英文版政和工夫打假声明被发现。从打假声明中可看出,当年政和工夫备受推崇,以至于有不法商人加以仿冒。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困扰,有一段时期,政和工夫的产量在起起落落中徘徊,政和工夫的名气也大不如前。
现在,重振政和工夫百年辉煌又逢良机。
“政和工夫有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身价倍增,一公斤茶叶卖到数千元也不算贵。”政和茗香轩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际浩说。可是就在几年前,刘际浩还有过无奈:因为没有品牌,原先他公司的产品都是用白板箱包装,没有厂名、商标,甚至连产地都没有。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没有市场的发言权,企业只能做人家的原料加工生产基地。从2006年开始,他自己做包装,打品牌,注册商标,政和功夫不仅有了自己的销售市场,价格也不断提高。
像茗香轩这样,为了开启市场这把锁,全县茶业企业纷纷注册商标和设计、开发自主品牌的小包装红茶产品。县里也出台文件,鼓励茶叶企业争创品牌,成绩显著者政府给予重奖。近4年,政和茶产业共注册商标40件,1件评上省著名商标,获得省级以上“茶王”和金奖品牌的政和工夫红茶就有多个,工夫红茶又走上了价值回归之路。
政和县还积极宣传政和工夫品牌,扩大和提高政和工夫的知名度,通过茶文化节、茶王赛、茶艺赛,参加茶博览会,以及挖掘新娘茶、高山配茶、茶灯戏等当地茶俗文化,为茶叶经济活动热身。同时,县政府和各茶企业还投入上千万元,进行广告宣传,“政和工夫”出现在各种报刊、网站和高速公路边的大型广告牌上——政和工夫又甩开大步迈向全国、挺进世界。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