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种新的食物出来关于它谣言也众说纷纭,是谣言也好,是事实也好!今天茶君就稍稍理顺了一下,打通的的任督二脉,让你瞬间顿悟。
今天,你“大红袍”了吗?
大红袍是有性系,只有九龙窠6株母树采制的才是大红袍。
第一种说法是对的,也是多数人所认可的。但每年采制数量很少,顶多0.5一Ikg毛茶。常为希缺“贡品”,市场上根本看不到。与现实市场中所拥有的商品大红袍无法相比。九龙窠现存的六株母树,经研究其中的1号、5号株同源,2号6号株同源。这样实际上只有1、2、3、4号株各为不同源。目前已知2号为正本株。其性状优良,品质优,经无性繁殖,后代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好。
大红袍的无性系后代,制茶品质一代不如一代
这种认识和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发展大红袍是武夷山市政府和广大茶农的心愿。武夷山的科技工作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展对正本母树进行扦插繁殖试验,1994年曾组织省专家进行过鉴定。对扦插繁殖的后代,种植在岩区内采制的大红袍与九龙窠亲本母树采制的进行感官审评,对比品质很相近。但种植在非岩区,如外山生产的无性系大红袍,品质就有优、次的差别。这是环境条件造成的品质差异,并不是无性繁殖引起的差异。其他品种也亦同理。对乌龙茶而言,优质产品与良种关系极为密切。而这些良种无一不是无性系,均是用短穗扦插法繁殖的后代,是乌龙茶品种推广生产的基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良种的优良品质稳定,代代相传。
大红袍、奇丹、北斗采制的岩茶都称大红袍或各为大红袍
作为商品只有制作精良品质优异或再经过拼配处理,品质达到大红袍水准,也称大红袍是可以的。但若以茶树品种称就有不同。这里要从追溯“奇丹”的来由说起。据林馥泉1943年“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文称,九龙窠大红袍自出名后,名声越来越大,每天前往的客人络绎不绝,无不以一睹芳容为快。天心庙和尚为避免道客好奇不爱护,遭致损坏,故把九龙窠半岩上三棵母树另取名字叫“奇丹”。这样看来奇丹是母树大红袍2号株的别称,二者是同物异名,均为正宗大红袍。北斗则是另一种名丛,与九龙窠大红袍母树没有亲缘关系。武夷山曾有茶人以北斗采制岩茶,品质也优,当作大红袍出售,这并没有错。但若把北斗名丛当成大红袍品种或等同大红袍来认识就错了。
真正大红袍已经不在了,现在的所谓大红袍是后人补上的
这种说法更是以讹传讹,畏期来迷惑了不少人,无疑对大红袍形象造成极大伤害。
大红袍母树2号株,即史料上记载的,原母树三株中的正本株,亦称奇丹。经扦插繁殖在生产上推广的岩茶才是大红袍。2012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大红袍茶树品种
大红袍有文化性,又有科学性。它是“茶”,具有茶的一切自然属性,是“青茶之巅”,茶中之王。无论怎么说,它还是属于品牌农产品范畴。当然品牌农产品应来自优良品种。生产大红袍茶的优良品种就是大红袍,即九龙窠大红袍母树2号株扦插繁殖的后代,迄今在武夷山己达万亩的栽培面积。2012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大红袍茶树品种(福建日报2012年5月3日报道)。这在茶界是件大事,数百年来大红袍虽然声名赫赫,非常神秘和崇高,从科学角度来讲畏期处于名丛地位只有其名,却没有什么真正产量。因为“名丛”,不是品种,故生产上不能推广,一直影响大红袍茶的发展。长期经武夷山市茶叶科技干部的不懈努力,对大红袍从引种一无性繁殖一外山多点的生产试验一开展品质评比等,进行反复多次的试验活动,积累了许多宝贵资料和数据。
武夷山传统上由厂家精选顶级岩茶拼配而成的商品,也称大红袍
不仅过去是这样,今后有了大红袍品种,市场上除有正宗品种茶供应外,还应保留传统拼配的高端岩茶亦称“大红袍”进入市场。因为大红袍属于岩茶,是岩茶的佼佼者,拼配的岩茶只要能达到高档岩茶水准,不论火功高低,都具备明显的岩韵或花果香,滋味要厚而醇,香要浓而持久,茶叶要耐泡。香、味都应具有其他茶类所没有的霸气。比如耐冲泡度可冲至八、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尤存岩骨花香者,当然市场可以接受。
北方茶市把岩茶统称大红袍
这点亦不无道理。因为大红袍名气大,张扬它容易招来生意。
大红袍是个商品品牌,更重要的也是一个茶文化品牌。因为它产自世界“双遗”的武夷山,名山产名茶,名茶映名山。大红袍的光环不仅过去闪烁,今后更光芒。它的名称尊贵、崇高。现在有了正宗的茶树品种之后,冀望有关部门加弦对大红袍的品牌建设、对大红袍按《驰名商标》、《原产地域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大红袍》等标准进行有序管理,使之真正名符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