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武夷山其他地方都无法出产岩茶的原因:“山场”!
亲爱的茶友们,这一期我们一起去探索探索孕育武夷岩茶的茶叶独特生长环境——山场。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可以学走,但武夷山茶叶生长的独特自然环境是谁也搬不走的。武夷山茶叶生长的优质环境 ,就是武夷岩茶难以被复制和山寨的核心竞争力。
一、武夷山山场形成的原因:
1、微域小气候;
武夷山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由于地壳变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单斜山或单斜断块山,山脉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即三十六峰、九十九岩。
武夷山气候湿热,加上地形、山脉走向、山之阴阳、山之坑涧等原因,造成了各个山场间气候的差异,为岩茶的生长提供了不同的气候环境。
2、土壤差异;
正岩、外山土壤中的氮、磷、锰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但pH值、钾、锌、镁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松度差异显著,直接导致了茶叶的品质差异。
因为地形和风化的作用,对茶叶生长和品质较有影响的钾元素岩坑谷最多,锰、磷等元素则由山顶残积母质向溪阶逐渐增强。
不同产地茶青中香气成分中有相同的物质,也有独有的香气物质,且同一香气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土壤香;
二、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产区划分:
武夷岩茶产区按原材料地域不同划分为二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2。
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除名岩产区的其他地区。
1、武夷岩茶名岩产区:
以著名的“三坑两涧两窠”——慧苑坑、倒水坑(大坑口)、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竹窠、九龙窠”为代表,还包括慧苑岩、天心岩、马头岩、三仰峰、水帘洞等;
土壤含砂砾量较多,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温变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均略小于外界。
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条件好,土层厚,富钾、锰,土壤酸度适中,土壤多砾质土壤;
2、东北方向的茶园及其品质;
具体而言:坜屯(小竹林)所产茶叶滋味没有正岩茶浓厚,而显得醇和,收敛性略差,香气持久性比内山茶弱,岩韵没有内山茶明显。
坜屯所产的肉桂最为明显。坜屯的洲地上的茶叶香气较低,滋味醇和、顺口、外形粗壮较松,其品质要比坜屯茶叶差;关庄、太庙、白岩大部分茶园与九龙山江墩,黄龙茶厂茶园自然环境相似其品质也接近。
其品质特征体现为: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高但香型与内山茶不同,滋味浓带苦涩。不具备岩韵,汤色澄黄明亮;樟树村,武夷山良种园附近茶园所产茶叶,具有一定“岩韵”不足之处是回甘差带苦涩。
3、东南方向生产茶园及品质;
离武夷山较近的有三姑、水运队、上埔等地茶园,主要是在九曲溪和崇阳溪沿 岸。其土质由紫色土与沙土混合而成, 主要是冲积土。其品质略比坜屯茶叶差,相当于洲茶。
茶园海拔低,茶园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品质表现为“色泽乌黑、外形壮实、滋味浓,“茶感太重”即苦涩味重,回甘差。香气高但很短。香型不理想,有泥巴土味道明显,入口带水味;
4、西南方向茶叶及其品质;
兰村-星村-黄村-曹墩一带,土质主要是黄土较多,土腥味重,品质相当于坜屯的洲河茶。这一带茶园可以说是武夷岩茶半岩到洲茶的过渡带;兰村-星村-井水-黄村-黎源-黎前等地茶园,山势低,开阔、周围无森林,其土质、品质与黄土、兴田等地茶叶品质相同。
曹墩-朝阳-黄溪口等地茶园,其自然环境较好,海拔较高,周围森林茂密,溪水长流,云雾多。生产的优质水仙具有以下特征:色泽乌黑油润,外形粗壮紧结,香气高长,具果香,只是香型与内山茶的香型不同。滋味浓厚有特殊味道,只是没有“岩韵”。汤色茶油色橙黄明亮;
5、西北方向的茶叶及其质量;
主要是程墩-吴三地-桐木关一带的茶园,茶园海拔高,周围树木茂密,土质为黄壤土,自然环境好;程墩主要是高山茶,山地上有种毛竹,所产茶叶有些竹叶味。
其所产水仙品质优异,香型与内山茶接近,有类似岩韵的味道,所产肉桂茶香气低,品质与坜屯的肉桂有些相似,收敛性较差; 吴三地在海拔800-1400米,自然环境非 常优越,无污染,自成一个小气侯环境。
该地茶园多毛竹,所产茶叶有淡淡的竹叶味和粽叶味。因地处高海拔,所产茶为高山岩茶。高山岩茶的生长环境长年云雾缭绕,且因日照少等诸多因素,茶的品质极高,高山特征明显;吴三地现有二千多棵百年以上的老枞水仙,是当地最珍贵的资源之一,每年只有五千多斤精茶的产量。
吴三地的水仙茶树都是如同果树一般栽培,从不修剪。老枞水仙因为生长时间长,茶树枝干上都长满青苔,老枞水仙制成成品茶后,茶汤中就带有青苔味和竹叶味,茶汤入口极甘,且甘味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