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简介
普洱茶,又名古树茶,属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市,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紧压茶根据形状又有茶饼、茶沱、茶砖的分类。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该地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洱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 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
冲泡方法
选器: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
茶壶冲泡法:
1.茶壶及茶杯用100℃之沸水冲洗。
2.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如果采用功夫茶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不同茶性的投茶量要适当调整,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
3.接着用热水洗普洱茶一次,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
4.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在90℃以上,茶的香气和滋味才会更明显。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水温的高低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如较新的宫廷普洱)、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
5.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
飘逸杯冲泡法:
1.用茶刀从各种普洱紧压茶(饼、砖、沱等)撬下适量(5-10克)普洱茶;
2.将撬下的茶叶投入内杯中;
3.将沸水冲入杯中,由于阀门是关闭的,茶汤只能在内杯中浸泡茶叶,这第一泡也洗茶和功夫泡法原理相同;
4.迅速按动开关打开内杯阀门,让茶汤流到外杯中;
5.再次冲入沸水泡茶,这一泡便可饮用;
6.后续还可多次冲泡;
注:选用山泉水、井水、纯净水等含钙镁低的“软水”,水质新鲜,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冲泡。
品鉴
观形:好的普洱应该是条索肥嫩紧结,叶形完整。如果是碎、细的茶沫或者杂质很多,一般是次品。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级别,从级外、一级到十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
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
闻:一块茶不管是新旧,是不应该有其他杂味的。熟茶经过渥堆,会有一种熟茶味。新的生茶,有清香和甜味。而陈茶应有种特殊的陈味,好的陈年普洱会散发出一种自然的樟香,荷香等香味,而不是“臭卜味”。
试茶: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的好,叶底硬、无弹性的品质不好;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碳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品茶:好的普洱茶应该是入口柔顺滑润、滋味醇正、清爽平和,刺激性不强,可以毫不阻滞地从口腔流向喉咙和胃部。若出现麻口、苦涩异常的,要结合产地存疑,勐海区的会偏苦一些,思茅的会偏涩。
口舌发干
新制生茶如果在刹青的过程中火功高了,喝起来嗓子会觉有“燥”感,也会让人觉得口舌发干。新制熟茶在渥堆工序中温度没掌握好,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喝起来也会有嗓子干干的感觉。如果一泡茶除了造成口舌发干外,并未有其他的不舒服的口感,应该还算正常。
喉部刺痛
喉部感觉刺痛,像得了感冒咽喉肿痛一般,长时间都觉得不舒服。那些茶应该是经过了不良仓储或者人为做过,茶叶已经坏变。这样的茶要立刻弃掉,不可能以通风晾干来改变茶质。
舌面刺麻
导致舌面发麻的因素也有多种,比较乐观的情况,是因为茶叶内含丰富所至。在这种情况下,发麻的感觉很快转化成回甘或生津的口感,不会有不良影响。改善的方法可以改变存茶的地方到较自然之处。一些熟茶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会有舌面发麻的感觉,但这种情况比较轻微。较严重的是人为造假老茶,做手脚的时候在生茶上撒了某些物质,加速生茶的陈化,成为一饼有“历史”的“老茶”,茶友喝起来就会感觉舌头发麻,同时有喉咙的不舒服感觉。茶友一定要小心。
口感发酸
口感发酸的问题很复杂,生茶熟茶都有可能出现,酸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造成茶品发酸的原因,可能是产地和气候的因素,可能是制作工艺问题,也可能是入仓茶没有退干净。一些生茶中带点酸,若酸味不重,却倒有一种“梅子”味的感觉,则不妨一试。如果酸的感觉伴随著其他不良感受,诸如霉味、锁喉等等,这样的茶就要小心;若在品陈茶或老茶的时候,如果有发酸口感,要特别注意分辨口腔和喉咙的感受,一旦感觉不好,就不要再试了。
烟味
品普洱茶的时候,常会在一些生茶中喝到烟味。原则上来讲,用正宗晒青毛茶压制的生茶是不会出现烟味的。云南茶区在雨季的时候,茶农会用柴火烘乾茶叶,使得茶青吸入烟味。有烟味的茶若自然存放,其烟味会因时间而减退。基本上来说,生茶中带烟味代表采茶时节不佳和制茶干燥工序不好所至。但从品饮而言,感受就因人而异了,如果茶友对烟味的感觉并不排斥,这样的的茶并无不妥。
杂味
普洱茶市场比较混乱,生茶经过高温高湿做过之后,可能就变成了有历史的“老茶”,就会有茶友上当受骗。入仓的环境、温度、湿度没掌握好,就有可能毁掉一批茶品。但是这样发霉变质的茶品经过精心的通风晾晒和整理外形,仍旧可以混入市场蒙骗消费者。茶友要注意的是,一旦茶汤中混杂有怪味道,诸如霉味、六六粉味、烂木头味、麻袋味、石灰味、土腥味、馊味等等,一定要小心。
利益当前,很多茶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晒青工艺改成了加工成本相对便利的烘青,结果生产出了口感甜淡、香气高扬的生茶。这种茶如果茶友可以接受也不妨试试,但是此类茶后期没有陈化价值。
清:气味道要清,没有霉味。
纯:汤色要纯,如枣或红浓,亮,不能黑如漆。
正:存于正确环境中,位于干仓,不可处湿仓。
气:品其汤,则心旷神怡。
普洱茶并非年代越久远越好,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茶品的品质会朝“好“的方向转化。一款茶品如果起初质量未能达标,或者是后期储存不当,那么不论放上多长时间,茶叶品质都不会好,而且普洱茶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造假做旧的很多。造假手段主要就是以湿仓加快生茶的陈化速度,制造出所谓的“陈年老茶”。或者把茶的包装做旧,以表现出陈旧感。鉴定陈年普洱茶的真假和优劣鉴定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有极大的困难。
新普洱茶外观颜色较新鲜,多为黄绿色,带有白毫,且味道浓烈;陈茶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氧化作用后,茶叶外观会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通常普洱茶的年份划分:
1949年以前,这时期生产的普洱茶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百年同兴贡品、百年同庆号、同昌老号等。通常在茶饼内放有一张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称的纸,称为“内飞”。
1949—1967年,生产的茶叶在包装纸的茶字上,用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1968年以后,这时生产的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业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选生产,统称“云南七子拼”,包括:雪印青饼、73青饼、大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等级标准
普洱茶国家标准参考:
普洱的等级划分,只有在鲜叶时有明确的用芽叶的含量来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级标准,在晒青茶(生散茶),熟散茶的等级划分时,用芽叶的含量这个维度已经不能成为严谨的分级标准了。
【鲜叶等级指标】:(GB/T22111-2008)
鲜叶分级指标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
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30%以下
二级:一芽二、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40%以下
三级:一芽二、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50%以下
四级:一芽三、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30%以下
五级:一芽三、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50%以下
普洱晒青茶(散茶)等级标准:
普洱熟茶(散茶)等级标准:
储存方法
普洱茶必须存在干仓陈化,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在市场上当老茶高价售出谋取利润。
温度不可骤然变化。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
避免杂味感染。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避免日晒风吹。在阳光下,酚类物质,叶绿素更容易氧化,从而使茶叶变色,变质。升高的温度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空气上,流通的空气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茶挂置在风口,否则茶气会被吹走、茶味吹散,饮用起来便淡然无味。
利用竹箬包装。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
注意茶龄寿命。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湿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于干燥。湿度过高,容易让茶叶变质、长霉;过于干燥,茶叶转化又会太慢。
加工工序
普洱茶的原料
人工种植型原料。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一般以300年为限才可严格的成为“古树茶”,且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树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的表现力不同。古树茶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此类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饮茶发烧友”追捧,较之人工种植型原料的高产,古树茶原料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
原料加工
鲜叶摊放:鲜叶分级摊放至含水量70%左右进行杀青。
杀青:杀青要杀透、杀匀,无青草气味和烟气味。杀青叶及时揉捻成条。
揉捻:揉捻加压不宜过重,时间为30分至40分。
解块:解散结块茶。
日光干燥:必须以日光晒干,其间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条紧结,晒青茶含水量≤10%。
晒青茶后发酵: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茶水比例,对晒青茶进行后发酵。发酵过程中应适时翻堆解块,堆温控制在65℃以下。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筛制:通过筛分、风选、拣剔,达到分级要求。
拼配:根据拟生产的普洱茶品质要求合理拼配。
成品加工
蒸压成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蒸压前须测定每批预制茶含水率并计算确定称茶量。
干燥:干燥温度≤60℃,至茶叶含水量≤12.5%。
特征
生茶: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储藏时间越久香味越醇厚。
熟茶: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纯和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熟普的香味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熟普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
各类普洱茶压制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为250克。
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小金沱:圆形的沱茶,重量2克。
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
历史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树大受摧残。
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
文化
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古今中外文人学士为“普洱茶”著书写志、吟诗作曲者不乏其人。曹雪芹曾将普洱茶写入《红楼梦》 ,托尔斯泰亦将普洱茶写入《战争与和平》 ,阮福著有《普洱茶记》 ,而在普洱茶的故乡—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则流传有不少与普洱茶有关的古诗曲和民间山歌。其种茶、采茶、运茶、揉茶、饮茶、咏茶、祭茶等均由而引出来的一系列“茶文化现象”。
茶马古道上的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围绕“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标定位,以普洱凸显“茶文化旅游”主题,培育以茶文化、茶马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和发挥茶产业的优势,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共赢。
普洱市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普洱市同时是一个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具有众多自然生态资源、水域风光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且茶文化、民族文化、口岸文化优势明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7%,茶园达318万亩,旅游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普洱市立足于普洱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和特色,依托“普洱茶都、中国茶城、世界茶源”的品牌优势,利用良好的自然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全面提升普洱市的旅游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将普洱市建设成为云南省的新兴旅游城市。同时,以“观光普洱、美食普洱、欢乐普洱、养生普洱”为口号,将普洱市打造成为“世界普洱茶休闲养生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