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腰

(岩茶)

简介

  半天腰,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系,为武夷岩茶的一种。半天腰,又名半天夭、半天妖,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三花峰之第三峰绝对崖上,相传清末已有此树,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都有引种。

  半天腰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稍内折或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钝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9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冲泡方法

  盖碗冲泡:

  1.品茗茶具用沸水冲洗,沸水冲洗既能清洁茶具,又能将茶叶的香味散发出来。

  2.将茶叶放入盖碗中,投茶量约为7克左右。

  3.冲入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迅速出汤)。

  4.将沸水高冲注入盖碗内,闷泡5~10秒,即可倒入公道杯中,继而分茶享用。

  5.前三次冲泡时,时间一般控制在10~20秒之间。

  6.三泡之后每泡时间延长5~10秒。

  注:对于大多数乌龙茶,用盖碗和紫砂壶冲泡较为宜。水以山泉水、井水等天然水为宜。

  注: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

  注:根据不同的岩茶茶性(如焙火程度),浸泡时间和注水方式都有略微不同。

品鉴

  半天腰观其茶形,条索乌润、匀齐、紧隽。干茶香带有多元的果香,明显的有如焙烤的杏仁、栗果香,香味精致优雅细腻,盈溢着梨、香草与红糖的温和芬芳,“妖”质迷人。冲泡时闻盖香,只觉香气袭人,带着明显的花果香。口感力度与顺滑和谐无瑕,茶汤内质丰富、滋味浓醇,熟果香气鲜明馥郁,回甘清甜持久。

  外形:深褐有霜,带有复合的果香,描摹如烤杏仁、熟板栗、苦咖啡等,香味精致、细腻、莹润,也有梨、香草与奶油般的温和芬芳。

  茶汤:橙黄亮纯,明澈香扬,带着明显的花果香。口感力度与顺滑和谐无瑕,茶汤内质丰富、滋味爽醇,香气鲜明馥郁,回甘清甜持久。但不算耐泡,第五泡后水味明显,内质已薄。

  叶底:绿而柔韧,边缘或有红边或有红色斑块,略有香气。

  与武夷岩茶其他名枞相比,半天腰的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既没达到肉桂的香气,也没有突破水仙的醇厚,但它拥有了的色香味。这使得半天腰显得更为和谐,这种和谐令人舒服。

  因为经过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而恰好半天腰生长在山上岩壁的烂石砾壤中,所以半天腰茶树所含的咖啡碱和芬香物质、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更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

  一般岩茶可体现“香”;

  等而上之才体现“清”;

  再上之才表现出“甘”;

  最佳者才表现为“活”;

  武夷山的三坑(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两涧(留香涧、悟源涧)出产的茶叶,均为极品岩茶。

  正岩茶,茶青采自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品质最好。

  半岩,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周边,品质次之。

  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附近的乡、镇,品质次之。

品种特征

  半天腰茶叶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制作工艺

  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采摘,以一芽二叶或三叶为主,鲜叶采摘后,经晒青萎调、反复数次摇青,使叶子部分发酵变红,然后经过高温锅炒、揉捻、干燥,精制后成茶。(参照岩茶制作工艺)

传说

  据说天心永乐禅寺方丈,一日偶得一梦,梦见一只洁白的鹞,嘴里含着 一颗闪光的种子被一只巨鹰紧追不舍后将宝石落在三花峰的半山腰上。为了证实梦的灵验,方丈派了一位小和尚登峰寻找。小和尚从蓑衣峰旁翻越直至三花峰顶,而后用绳索费尽周折,到了三花峰的半山腰寻找宝石。“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块突起的峭壁上发现一颗绿色的茶籽,茶籽已开始吐芽长根,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拾起,带回庙中,交给方丈。方丈将茶籽亲自培埴,待长到尺余高,仍由小和尚将其移栽上去。因为方丈认为此茶籽系鹞鸟所赐于三花峰的半山腰,不可强占,又似半天空中的一株茶,所以命名为“半天鹞”。由于“鹞”与“腰”同音,又因为生长在半山腰上,久而久之就成了“半天腰”。

词条标签:
乌龙茶武夷山岩茶名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