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

(红茶)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地区,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灰黑色,但茶汤为深琥珀色。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福建武夷山深处汉族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

  正山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一种红茶,非常适合于咖喱和肉的菜肴搭配。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功夫红茶。西方人称为LAPSANG SOUCHONG,俄罗斯称武夷茶,后称熏茶,日本称拉普山小种(粤语)。

冲泡方法

  1.茶壶及茶杯用100℃之沸水冲洗。

  2.往温过的碗中投入适量干茶(1包,重约3~4克),盖上盖子后轻摇茶碗,听里面茶叶碰撞碗壁的声音,片刻后打开盖子,可闻到茶叶散发的缕缕馨香。

  3.润茶,往茶碗中注入开水至8分满(注意:整个过程要求用于泡茶的水温保持在90~95℃), 约1~5秒钟后倒出茶汤,这个过程要尽量快些,时间不宜太久,并记得要把盖碗中的茶汤倒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4.通常来说正山小种红茶不适合长时间的浸泡,一般前4泡的浸泡时间不宜超过30秒,后几泡浸泡时间可以略长一些,但也以不要超过60秒为宜。

  5.三泡之后每泡依次适当延长大概3~10秒钟。

  注:选用山泉水、井水、纯净水等含钙镁低的“软水”,水质新鲜,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冲泡。

  注:泡正山小种红茶建议使用盖碗或正山小种红茶专用玻璃套杯。

品鉴

  正山小种分为烟种和无烟种,在制作工艺上以是否有用松针或松柴熏作为区分的依据:有用松针或松柴熏制的被称为“烟正山小种”,没有用松针或松柴熏制的则被称为“无烟正山小种”。正山小种的这两种不同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茶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无烟正山小种的外形色彩为深褐色,因为熏制的原因,烟正山小种的干茶色彩更黑而润泽些;从汤色上区别,无烟正山小种汤色红艳,清澈明亮;烟正山小种则色彩更加浓艳。从内质上区别,烟正山小种的桂圆汤香甜味更显著,滋味更甜醇,而且,烟正山小种另具有独特的松烟香味,别具风味。

  汤色:汤色呈深金黄色,有金圈为上品,汤色浅、暗、浊为次之。

  香气:尝滋味时要注意区别松油烟味和木柴烟味,前者油烟香纯醉软而不呛人,不割舌、不割喉,回味久长,木柴烟味刺激难受,入口有麻口感觉,咽下辛辣有割喉感觉。

  滋味:滋味要求持一股纯、醇、顺、鲜松烟香,茶味醉厚,桂圆干香味回甘久长为好,淡、薄、粗、杂滋味是较差的。

  叶底:叶底张嫩度柔软肥厚、整齐、发醉均匀呈古铜色是高档茶。有死红、花青、暗张、粗老的品质较差。

  正山小种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 117°44′30′′北纬27°41′35′′ ~27° 49′00′′,方圆565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在这个范围内的正山小种品质为佳。

等级标准

  根据目前通用的正山小种行业标准,分为仿传统制法小种、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小种。

  特等正山小种红茶选用品质最优的毛茶,再按最传统工序进行再加工,保持了古老的正山小种的原汁原味;特级正山小种红茶,条形较小,且干闻时香味更浓,茶叶外形条索纤细紧结,香气高远醇厚,冲泡之后可以看到茶叶鲜嫩,耐泡程度也更好。

  一级正山小种红茶条形比特级正山小要大些,片梗稍微多些;叶片完整圆润,冲泡后香气悠远。

  二级正山小种红茶外观成条,有茶片。香味也是随着等级的下降也随之减小,耐泡程度相似。

  三级正山小种红茶的质量比二级稍微差一点,香气稍微清淡一点,耐泡程度稍差。

储存方法

  正山小种红茶保管方法相对比较简易,通常采用在常温下密封、避光保存即可。原因其是全发酵茶,一般在存放一两年后松烟味进一步转换为干果香,滋味变得更加醇厚而甘甜。茶叶越陈越好,三年以上的正山小种味道开始变得醇厚韵长。

  1、铁罐储藏法

  选用市场上供应的马口铁双盖彩色茶向作盛器。储存前,检查罐身与罐盖是否密闭,不能漏气。储存时,将干燥的茶叶装罐,罐要装实装严。这种方法,采用方便,但不宜长期储存。

  2、热水瓶储藏法

  选用保暖性良好的热水瓶作盛具。将干燥的茶叶装入瓶内,装实装足,尽是减少瓶内空气存留量,瓶口用软木塞盖紧,塞缘涂白蜡封口,再裹以胶布。由于瓶内空气少,温度稳定,这种方法保持效果也比较好,且简便易行。

  3、陶瓷坛储藏法

  选用干燥无异味,密闭的陶瓷坛一个,用牛皮纸把茶叶包好,分置于坛的四周,中间嵌放石灰袋一只,上面再放茶叶包,装满坛后,用棉花包盖紧。石灰隔1-2个月更换一次。这种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湿性能,使茶叶不受潮,效果较好,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茶叶品质,特别是龙井旗枪大方等一些名贵茶叶,采用此法尤为适宜。

  4、食品袋储藏法

  先用洁净无异味白纸包好茶叶,再包上一张牛皮纸,然后装入一只无孔隙的塑料食品袋内,轻轻挤压,将袋内空气挤出,随即用细软绳子扎紧袋口取一只塑料食品袋,反套在第一只袋外面,同样轻轻挤压,将袋内空气挤压再用绳子扎紧袋口;最后把它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

  5、低温储藏法

  方法同"食品袋储藏法",然后将扎紧袋口的茶叶放在冰箱内。内温度能控制在摄氏5摄氏度以下,可储存一年以上。此法特别适宜储藏名茶及茉莉花茶,但需防止茶叶受潮。

  6、木炭密封储藏法

  利用木炭极能吸潮的特性来储藏茶叶。先将木炭烧燃,立即用火盆或铁锅覆盖,使其熄灭,待晾后用干净布将木炭包裹起来,放于盛茶叶的瓦缸中间。缸内木炭要根据胡潮情况,及时更换。

加工工序

  初制工序

  茶青--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薰焙--复火--毛茶。

  萎凋

  小种红茶的萎凋有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二种方法。

  室内加温萎凋(焙青) 焙青有专用的焙青间,焙青间为上,下两层的楼房,上层为楼架设櫊木横档上铺竹席,离櫊木横档下面30cm左右处,高有吊架,架上安置水筛,以摊叶烟烘之用。萎凋时将鲜叶铺要櫊木横档的青席上,摊叶厚度3cm左右。加温的方法;在楼下地面上每隔1~1.5米,烧一堆枌柏紫,加温时焙青间窗门关闭,保持室内温度在 28~30度如果萎凋和烟烘作业同时进行,则要注意提高松紫燃烧发烟浓度,每隔15~30分钟翻拌一次,直到萎凋达到适度为止,大约1.5~2小时。焙青间由于烟雾弥漫,影响人体健康,同时操作不方便,现改用萎凋槽,加热炉灶燃烧松紫,用鼓风机将炉内带有烟粒的热空气直接鼓过槽内,进行萎凋。有的利用坑道加温萎凋,即在焙青间室外附牸地势较代外,建一简易炉灶,燃烧松紫,利用自然通风,通过坑道把热空气和烟输送到室内,这样室外一外烧火,室内多苗烟,楼下黄烟烘干,烘干楼上加温萎凋,其优点是调和向单,节省劳力,操作方便,生产安全。但缺点是发烟浓度以及传统的熏烟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日光萎凋要茶厂附近向场外搭起高2.5米,宽4米的晒青架,架上面用厚竹片编成水平的顶栅,上铺竹席摊叶,摊叶厚度2.5~3厘米,萎凋过程中翻拌1~2次,使萎凋均匀。萎凋过程时间长短经日光强弱灵活掌握,日光强20~40分钟即可,日光较弱需1~2小时。当鲜叶老嫩不一,日光较强的情况下,很难萎凋均匀,为达到均匀一致的同时,在萎凋的一段间后,将叶子将入室内进行晾青,然后再在室内摊开萎凋一段时间,当鲜叶失去原有色泽,叶脉光透明状态,叶梗萎软则完成萎凋过程。

  萎凋适度的茶叶:其鲜叶失去原有光泽、挺硬、呈暗淡绿色,鲜叶变软,执叶柄芽叶下垂,不易折断,手捏成团不易散开。叶脉明显,叶片透亮,青气大减散发清香。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的都要进行一道凉育以散发热气,梗叶含水量趋于平衡,有利于下一工序揉捻。

  揉捻

  茶青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早期的揉捻用人工揉至茶条紧卷,茶汗溢出。现均改用揉茶机进行。

  发酵

  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内压紧,上盖布或厚布。茶坯在自身酶的作用下发酵,经过一定时间后当茶坯呈红褐色,并带有清香味,即可取出过红锅。

  过红锅

  这是小种红茶的特有工序,过红锅的作用在于停滞酶的作用,停止发酵,以保持小种红茶的香气甜纯,茶汤红,滋味浓厚。其方法是当铁锅温度达到要求时投入发酵叶,用双手翻炒。这项炒制技术要求较严,过长则失水过多容易产生焦叶,过短则达不到提高香气增浓滋味的目的。

  复揉

  经炒锅后的茶坯,必须复揉使回松的茶条紧缩。方法是下锅后的茶即趁热放入揉茶机内,待茶条紧结即可。

  薰焙

  将复揉后的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堂烧松材明火,让热气导入“青楼”底层,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

  复火

  烟烘和复焙烟熏干燥是小种红茶制法的特点,是形成高带松柏烟香和桂元汤色滋味的品质风味的过程。将复揉叶分别将水筛上,每筛4~5斤,叶层厚5厘米摊好后将水筛放置在吊架上,下烧温。熏烟进行干燥,开始火要小,烟在浓,以提高熏烟质量。熏干过程中不用翻叶摊晾,经8~12小时,茶叶手搅成粉末即复筛。干燥后用1~4号筛进行分筛,划分出1~4号茶,并簸去黄片茶末,拣去茶梗。老叶片,使其整齐美观。拣好的各号再进行大堆复火。楼下烧松紫加热,但火温不宜过高,进行低温慢烘。烘毛茶叶火味足,香复,含水量不超过8%,即不烘摊晾收藏。

  烘干的茶叶经筛分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后,再置于焙笼上,再用松柴烘焙,以增进小种红茶特殊的香味。

  经过以上工序的茶叶便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初制毛茶。

  精制工序

  定级归堆--毛茶大堆--(走水焙)--筛分--风选--捡制--烘焙--匀堆--装箱--成品

  定级分堆

  毛茶进厂时,便对毛茶按等级分堆存放,以便于结合产地、季节、外形内质,及往年的拼配标准进行拼配。

  毛茶大堆

  把定级分堆的毛茶按拼配的比例归堆,使茶品的质量能保持一致。

  走水焙

  在归堆的过程中,各路茶品含水率并不一致,部分茶叶还会返潮,或含水率偏高,需要进行烘焙,使含水率归于一致便于加工。

  筛分

  通过筛制过程整理外形去掉梗片,保留符合同级外形的条索和净度的茶叶。小种红茶的筛制方法有:平圆、抖筛、切断、捞筛、飘筛、风选。小种红茶的加工筛路可分为:本身、园身、轻身、碎茶、片茶,这五种。

  风选

  将筛分后的茶叶再经过风扇,利用风力将片茶分离出去,留下等级内的茶。

  拣剔

  把经风扇过风后仍吹不掉的茶梗,外形不合格的以及非茶类物质拣剔出来,使其外形整齐美观,符合同级净度要求,拣剔有机拣和手拣。一般先通过机械拣剔处理,尽量减轻手工的压力,再手工拣剔才能保证外形净度色泽要求,做到茶叶不含非茶类夹杂物,保证品质安全卫士。

  烘焙

经过筛分,风选工序以后的红茶会吸水,使茶叶含水率过高,需要再烘焙,使其含水率符合要求。

  干燥熏焙

生产烟正山小种红茶还需要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加上一道松香熏制工序。成品的烟正山小种要求更加浓醇持久的松香味(桂圆干味),因此在最后干燥烘焙过程中要增加松香薰工序,让在干燥的茶叶吸附。经薰焙的正山小种红茶有一般浓醇的松香味(桂圆干味),外形条索乌黑油润。

  匀堆

经筛制,拣剔后各路茶叶经烘焙或加烟足干形成的半成品,要按一定比例拼配小样,测水量,对照审评标准并作调整,使其外形,内质符合本级标准,之后再按小样比例进行匀堆。

  装箱

经匀堆后鉴定各项因子符合要求后,即将成品装箱完成正山小种红茶精制的整个过程。

历史

  正山小种红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据史料记载,桐木在宋代称崇安县仁义乡,周村里桐木关的劳动者主要经济来源靠桐油及制作绿茶类的“龙团凤饼”贡茶为生。且桐木是地外入闽的咽喉要道,有一次一支军队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占驻茶厂,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炭火烘于,产生红变,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既桂圆干味。口感受极好,有特色,稍加筛分制作即装篓上市,得到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由此产生“正山小种”红茶又称桐木关小种。

  17世纪初,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

  明末时期,崇安县令为重振武夷茶,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松萝法”是当时绿茶炒青的制茶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制茶技术。武夷山在引进“松萝法”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武夷山的茶农采摘茶青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大量堆积的茶青未能及时处理,自然萎凋后,有些会在堆积中发酵,而萎凋后的茶青炒制后,再烘干,会出现茶汤色变红的现象。也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技术的发现,是一个巧合过程。

  正山小种红茶最辉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据史料记载,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鸦片战争后,正山小种红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作用依然显著。在正山小种红茶享誉海外的同时,福建的宁德、安徽的祁门等地也开始学习正山小种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技艺也逐渐地传入国内各大绿茶、泉城绿、泉城红、乌龙茶、普洱茶产区,最终形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夫红茶。

  19世纪70年代,正山小种远销欧美各国,年产量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频繁,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

  19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红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内外消费者面前。

词条标签:
红茶制作工艺等级标准